可容纳百余人的德国总理府新闻发布厅显得有点“拥挤”:近40位中德双方部长、省长和企业家们并列排成两队等候签约,由于队伍人数太多从直线排成了L型,一直排到楼梯口。
这一幕场景发生在当地时间7月9日下午,李克强与默克尔共同出席的签字仪式上。在两国总理共同见证下,中德双方共签署了22项双边合作文件,涉及农业、教育、青年、卫生、化工、通信、汽车、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
“实际上我们还签署了另外20多项协议,只不过由于时间原因无法一一见证。所有协议总金额达到近300亿美元。”李克强在随后的记者会上说,“我们今天的磋商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且在多个领域开创了‘第一’。”
“相互开放力度罕见,这是李克强在特殊时刻访德取得的成绩单。”有媒体这样评价。
同样令默克尔津津乐道的是,中国宁德时代在德国图林根州的投资也开创了“第一例”。“目前欧洲还没有掌握这项技术,我们把这项技术第一次引进到欧洲。”她说,“我很高兴看到中国帮我们填补了这一空白。今天将是图林根州的重要一天。”
根据协议内容,宁德时代将投资2.4亿欧元,在图林根州设立电池生产基地及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这将是德国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基地。
图林根州经济部长沃尔夫冈·蒂芬泽对宁德时代落户该州极为兴奋。他说,宁德时代的投资是图林根州近10年来最重要的投资之一。能吸引到如此优秀的中国企业,“图林根应该感到自豪”。
在李克强与默克尔共同出席的签字仪式上,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公司CEO凯飒成为“老面孔”。他两次出现在签字桌上:先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签署了关于重型燃气轮机专项技术的合作协议,紧接着又与阿里云计算公司签署世界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战略合作备忘录。
“与国电投的技术合作是西门子与中国长期合作关系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虽然西门子为中国提供先进的技术,但国电投在中国市场具有丰富的经验。作为合作伙伴,双方可以为德中两国带来更大的利益,并为中国和世界提供高效、可持续的能源。”凯飒表示。
对于与阿里云的合作,凯飒指出,这一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将助力中国制造大国应用“工业4.0”解决方案,也意味着西门子在推进全球工业自动化和数字化的进程中进一步加强了领导地位。
事实上,中德两国合作成果仍在“发酵”。就在李克强结束访德回京的当天下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公告称,依据市场评价结果,经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同意,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可开展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
这也意味着,德意志银行(中国)成为继汇丰银行(中国)、渣打银行(中国)和摩根大通银行(中国)等之后,第6家可以承销中债的外资银行。
德意志银行是德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和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此次通过评价被媒体解读为,意味着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步伐正在逐步加快。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中德政府磋商时表示,中国将尽快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按此原则已经做好了金融业扩大开放的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
“中国已经准备好了,欢迎包括德国在内的金融机构来华开展业务。”易纲说。
而李克强随后与默克尔共见记者并回答德国记者的问题时表示:“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