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7月14日电 (岳依桐)记者14日从解读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获悉,四川将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据介绍,2017年四川省经济总量达到3.69万亿元人民币,居中国第6位。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占四川省17.8%的面积,承载了四川省45.8%的人口,贡献了60.6%的经济总量;而“三州”地区占四川省面积的60.3%,人口只占8.4%,经济总量仅占四川省的5.3%。其中,排名第一的成都市经济总量是排名第二的绵阳市的6.7倍,四川省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范波表示,为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四川将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做强成都“主干”,充分发挥其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发展“多支”,积极培育更多经济增长极,并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含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五区协同发展。
范波指出,下一步,四川将通过“主干”引领带动、“多支”竞相发展、“干”“支”协同联动等举措,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整体提升四川省综合实力。
同时,四川还将优化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范波表示,四川省区域协同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区域中心城市规模不大、实力不强、能级不高。而德阳、绵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和达州等7个城市分别位于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具有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潜力。
谈及如何发挥成都的“主干”作用,成都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谢瑞武表示,将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力争通过3年至5年的努力,形成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个五千亿产业集群、6个双千亿产业集群和一批成长性好的新经济产业集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