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7月16日电 (记者 宋方灿)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各方的赞誉声中落幕。对于法国队夺冠的结果,一家欢笑多家愁。不过,本届世界杯上,依然有一些强队甚至是黑马的成功经验值得反思,值得借鉴。

英格兰:欧洲“中国队”,幸福中有苦恼
英格兰能够跻身本届四强队伍,靠运气“混”的成分很大。该队一路没有遇到任何强队,却7场比赛输了3场平了1场。本届世界杯,英格兰是唯一一支全部23人都在本土联赛效力的球队。
英格兰球员足不出户就能充分就业,这给了他们一个在家门口就参与大赛、和各国大牌球星同场竞技的机会,这使得他们有一定的优势。不过,英超联赛虽然发展势头很好,可与西甲抗衡,但是一些中场组织核心的位置,都是被比利时甚至丹麦等球员把持。英格兰队本次世界杯上就暴露出中场缺乏调度的问题,究其根源,还是联赛中核心位置被外国球员占据,造成本土人才难以成长。
另外,因为有英格兰“户口本”的加成,英格兰球员可以轻松拿到高薪,也会被冠以高转会费。于是,英格兰优秀人才都在本土“温室”中成长,缺乏对其他国家足球风格的了解与洗礼。这也造成了英格兰队多年来“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窝里横”怪现象。本届世界杯,是英格兰队近50年运气最好的一届,依然难有作为,未来几年恐也难有所成。
回归中国足球,目前中国足球同样面临英格兰之类的问题。近年来,中国企业大力投资中超,造成“中国户口本”也大大值钱,很多稍微优秀些的中国青少年都被中超球队网罗,成为“笼中之鸟”、“金丝小雀”,被圈养,被捧杀。而且因为中超转会身价虚高,造成在欧洲各大联赛的强队眼中“质次价高”,性价比不高,所以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难以到欧洲发展。本届世界杯成为“欧洲杯”,欧洲球队垄断6强,不得不承认欧洲足球仍处于主导地位,南美足球在日益式微,而非洲和亚洲足球依然徘徊在边缘。要想成功,要在世界杯舞台以欧洲人的方式击败欧洲,还需要中国足球教练、球员多走出国门,扎根欧洲,方能真正做到“师夷长技以制夷”,改变中国足球积弊日久的窘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