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格力 » 吉林 » 通化 » 正文

看西宁地下管廊“治愈”马路“拉链”顽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28  浏览次数:94
核心提示:  青
  看西宁地下管廊“治愈”马路“拉链”顽疾    青海师范大学新校区的地下综合管廊。 中新网记者 富宇 摄

  中新网西宁7月28日电,(记者 富宇) 7月27日,“大美青海?梦幻察尔汗——2018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看青海”采访团一行走进位于青海师范大学新校区的学院路地下综合管廊参观,近5000米的管廊在灯光下向两侧延伸。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将治愈马路“拉链”、 城市“蜘蛛网”这些饱受诟病的“城市病”。

  从管廊入口进入,沿着楼梯进入第二层,眼前,集电力、通信、供水等多种市政管线于一体的综合管廊,一览无余。这是西宁市首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示范工程。

  总长4.76公里的师大新校区片区地下综合管廊由五个舱室组成,规划容纳电力、通信、给水、再生水、热力、燃气、污水、雨水等8类管线。综合舱的一侧是已投入使用的雨水舱和污水舱,另一侧是电力舱,安装了10千伏电缆,电力舱的旁边是外挂式燃气舱,这样充分考虑了燃气使用的安全性。

  整个管廊埋深2.5米,避开了1.3米的道路冻土层,另外1.2米用于容纳所有过路管线。管廊顶部是人行道或绿化带,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不影响道路交通。每隔一段距离,管廊都预留了人员出入口、通风口及管线材料投料口,今后管线更换或增容不用破开路面,直接从管线材料投料口接入即可,能满足百年需求。

  “在管廊示范工程建设中,我们积极引进了‘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在新材料方面,自2016年4月起,率先采用铝合金模板,管廊项目开工起,自主研发、试验、改进墙体移动模架体系共计6次,使用墙体移动模架体系,不仅混凝土成型效果好,而且提高了施工速度,有效解决了周转料具的水平运输,累计投入十套墙体移动模架体系,实现了每段管廊墙体模架的移动、支模、浇筑、脱模仅用3天时间,累计使用墙体移动模架体系施工管廊8.5km。”中建八局西北公司副总工程师、青海经理部经理卢国春告诉记者。

  2015年,西宁市启动了地下管廊建设。根据规划,管廊工程规划范围涉及全市域,总长624公里,包括西宁市中心城区、多巴新城区、甘河工业园区,湟中、大通和湟源县城区。

 
 
[ 格力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格力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