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8月2日电 题:海外打工不易,识破套路更难!中介坑人的这些招数也许你就上过当
最近,小侨看到一条颇为“大快人心”的消息:李某、张某在海外承接工程项目后,在国内冒用其他公司的名义,招募人员出国务工,并办理商务签证作为工人出境工作的凭证。多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持旅游、商务签证打工;中国法律亦强调,外派劳务者不能持商务、旅游等签证出境。李某、张某因犯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分别被判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利用务工人员法律欠缺、常识不足,以商务签证替代工作签证;只顾收取中介费用牟利,置工人的权益于不顾。如此行为终遭查处,足以令人拍手称快。只可惜,在张某、李某罪行曝光前,已有不少出国务工者,掉进了他们挖的“坑”;持商务签证在外打工,一旦遭遇人身伤害、财务纠纷或其他意外,很可能因为身份不合法而得不到应有的及时、妥善处理,隐患无穷。
世界银行报告和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海外务工人员总数达52.2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2.8万人;汇回国内的汇款总量为64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
如此庞大的数据背后,是出国务工群体的心酸。水土不服、生活习惯不同、背井离乡的思念、孤独打拼的无力感……
相比于此,国内某些中介机构所铺设的形形色色的“陷阱”,则更加令人提心吊胆:
“‘男扮女装’别扭不说,本身也违法呀!”这样的工作性质让孙先生无法接受,遂提出回国,不料却被告知,回国可以,但得承担相应的“违约后果”,例如赔偿。最终,孙先生选择结束这段荒唐的经历,回国后却又在讨还中介费时遇阻。经媒体调查,介绍孙先生出国务工的公司,其实并无办理出国劳务的资质,是名副其实的“黑中介”。
相比已经出国才发现上当的案例,张先生的遭遇更加“简单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