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格力 » 安徽 » 池州 » 正文

湖南邵阳的“脱贫真经”:精准、造血、自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30  浏览次数:186
核心提示:  通
  湖南邵阳的“脱贫真经”:精准、造血、自立    通过驻村帮扶,邵阳市不少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邓霞 摄

  中新网邵阳9月30日电 题:湖南邵阳的“脱贫真经”:精准、造血、自立

  记者 白祖偕 邓霞 刘双双

  因为易地搬迁,贫困户搬进了窗明几净的新楼房;因为“一县一特”“一村一品”产业扶贫战略的实施,大量贫困户实现了增收脱贫;入股光伏发电站等村集体经济,失能贫困人群也拿到了固定分红……拥有8个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的湖南省邵阳市,近年在脱贫攻坚这场“大考”中,打出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兜底保障脱贫、生态保护脱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一系列“组合拳”,书写出一份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明确“扶持谁” 精准施策出实招

  作为湖南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区域之一,邵阳市不仅有8个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还包括邵阳县、隆回县、城步苗族自治县3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自2014年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邵阳扶贫开发事业步入“快车道”,已累计脱贫76.88万人;目前该市尚有614个贫困村、40.39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5.86%。

  根据邵阳市确立的“三年攻坚克难,两年巩固扫尾”脱贫线路图,2018年该市要实现武冈市、绥宁县、新邵县等3个贫困市县摘帽,432个贫困村出列,23.55万贫困人口脱贫。

  “要摘掉贫困帽,率先在全省脱贫出列,必须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邵阳市委书记龚文密认为,只有找准“穷根子”,才能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工、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结合湖南建档立卡系统数据专项核查行动,邵阳市启动了精准扶贫“回头看”,先后开展了五次大规模基础数据清洗工作。特别是在今年开展的动态调整专项行动中,该市实际清退68804人(整户清退58128人,单个清退10676人),新增33357人(整户新识别14069人,单个补录19403人),自然增加8823人,自然减少16224人,返贫626人,将贫困村、贫困户的底子摸得更加精准、更加清楚。

  底子明了了,脱贫策略就得一个一个来。地处世界自然遗产~山风景区核心的新宁县~山镇连山村,处于群山环绕之中,虽风景优美,但耕地少、林地多,贫困发生率高,属于深度贫困村。~山申遗成功之后,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观赏丹霞地貌,让连山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塘代村的红薯粉加工厂为贫困户“造血”。 王昊昊 摄 塘代村的红薯粉加工厂为贫困户“造血”。 王昊昊 摄

  “百里脐橙连~山,休闲体验到连山。”邵阳市委宣传部驻连山村第一书记邱玉田告诉记者,脐橙是~山的特产,他们喊出这个口号,就是想将休闲旅游打造成连山的特产。

  如今,连山村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漂流带、篝火晚会区、果蔬采摘区、休闲垂钓区、产业发展区等,以期利用“地利”优势,吸引外地游客游完~山后,到连山吃饭、歇脚、休闲、娱乐。

  在邵阳市,各县、乡、村政府都在因地制宜,积极实施能带动贫困群众实现增收的产业项目,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理念,大力发展特色水果、茶叶、烤烟、油茶、中药材、生猪、牛羊等,让每个贫困村都有脱贫产业。

  “只要产业选得准,扶贫路就好走了,致富也就容易了。”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事青介绍,该市现已完成产业帮扶项目944个,发展重点扶贫产业项目22个,建成油茶、奶业、药材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1190亩,发展农家乐552家、民宿242家、乡村购物点786家。

徐成儒在自家脐橙园里忙碌。 邓霞 摄 徐成儒在自家脐橙园里忙碌。 邓霞 摄

  持续“造血” 打造“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翻新修整、配套齐全的小学,平整宽广的村民广场,带动农户致富的红薯粉加工厂……走进邵阳县白仓镇塘代村,眼前欣欣向荣的景象很难将其与省级贫困村联系在一起。当地村民说起三年来塘代村的变化,都离不开湖南省政协办公厅派驻的驻村帮扶工作队。

  “原来的塘代村基础设施薄弱,村集体经济几乎没有,村容村貌也零乱不堪,村民生活整体贫困。”塘代村村支书吴文国说,自从2015年3月扶贫工作队驻村以来,塘代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里有了工厂、有了光伏发电站,新修了水泥路和水利;贫困户有了工作、有了固定收入;村集体账户也有了结余……2017年塘代村整体退出贫困村序列。

  更为重要的是,湖南省政协办公厅帮扶工作队今年撤走后,其探索出的“能人+贫困户+资本”扶贫模式,仍在塘代村持续“造血”。

  帮扶工作队携手企业在村里兴建的红薯粉加工厂就是该模式的成功案例。厂长唐勇锋是工作队引进的“能人”,负责经营管理;工厂以保护价收购贫困户种植的红薯,增加其收入;而湖南步步高集团既是加工厂的出资方之一,也是产品的销售渠道。

  “红薯粉厂主要招聘贫困户为员工,这不仅让贫困户有了收入来源,也解决了村里留守老人的就业问题。”吴文国说,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红薯粉1000吨,将直接帮助塘代村和周边各村约1500人摘掉贫困帽。

  在上一轮驻村帮扶中,邵阳市不少乡村都像塘代村一样改变了面貌,并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使村经济发展由外部“输血”向内部“造血”转型,实现了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留下一支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甩掉“等靠要” 自力更生摘“穷帽”

  扶贫重扶志。在邵阳市的一些乡镇走访中,记者见到了一群自强不息、自主创业、勤劳致富的脱贫户。贫困的磨难,没有阻挡这些曾经贫困的人们渴望幸福的脚步,反而激发了他们自力更生勇摘“穷帽”的斗志。

  在新宁县金石镇新全村,今年67岁的徐成儒仍每天带着两个残疾儿子在自家的脐橙园里忙碌。

  “这些脐橙树是儿子脱贫致富的‘摇钱树’,看护一点都不能马虎。”这位曾经的中学校长、英语教师,早已不见昔日的儒雅,晒得黝黑的皮肤、带着泥土印记的裤子和凉鞋,让他就如平常老农一般无二。

  徐成儒育有三子,大儿子和二儿子都是先天性听力语言一级残疾,长大后由于劳动力有限致使家庭十分贫困,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不能事事都依靠政府,我们还要发挥自己的力量,依靠自己的劳动脱贫致富。”2012年退休后,看到不少乡亲通过种植脐橙走上致富路,徐成儒决定拼一把,带着妻儿一起种植脐橙。

  为了种好这些“致富果”,徐成儒还报名参加了县里组织的脐橙种植技能培训,学习施肥修枝、除病虫害、采摘储藏等技术,并手把手地教两个儿子如何种植。如今,徐成儒一家种植了4.5亩脐橙,其中2.5亩已经挂果,年收入5万多元。两个儿子也因此成功脱贫。

  “扶贫先扶志,尤其是残疾人家庭,要做到身残志不残。”在徐成儒看来,贫困户只要自己有意识、够努力,不等不靠也能打赢脱贫致富的“翻身仗”。

  这样的脱贫户还有很多。在邵阳城步,因为车祸瘫痪在床的“90后”杨淑亭,通过和人合伙开网店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还清债务、成功脱贫后,她又成立了合作社、公司,带动周边贫困家庭创收。如今,她的公司已带动500余人就业,其中205人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9人为残疾人。

  “脱贫致富最终还是要靠群众自己努力、自我发展。”刘事青表示,在新一轮精准脱贫攻坚战中,邵阳市既要加强对这些自强不息典型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脱贫光荣的良好氛围,又要在提高群众内生动力上下功夫,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将贫困户塑造成为有本领、懂技术、肯实干的劳动者。(完)

 
 
[ 格力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格力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