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格力 » 新疆 » 哈密 » 正文

青海发布环境公报 “中华水塔”增绿增水效果明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4  浏览次数:79
核心提示: 
    中新社西宁6月4日电 (孙睿)《2017年青海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称公报)4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发布,监测结果显示,2017年,三江源、青海湖流域和祁连山地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增绿增水效果明显,生态环境稳中向好。 资料图:地处澜沧江源头的昂赛大峡谷中江水奔流而下。中新社记者 孙睿 摄   地处青海省的三江源区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也是生物多样性资源宝库和遗传基因库之一,被誉为“中华水塔”,其生态地位独特而无可替代。   据青海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汤宛峰介绍,2017年,青海省41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县域中,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值分布在31.22~69.97。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县域生态环境状况以“良”为主,与上年相比,41个县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变化幅度在-0.32~1.18之间,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   公报指出,三江源综合实验区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以“良”为主,且总体保持稳定。其中乔木林郁闭度、蓄积量均呈缓慢正增长趋势,灌木林总体处于增长态势;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格局稳定,生态环境状况保持良好。其中湿地植被生物量总体呈增长态势,流域沙化土地植被转好,沙丘植被盖度、高度保持稳定。同时,该流域主要栖息地观测到的普氏原羚、鸟类种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青海湖裸鲤总资源量达7.08万吨;祁连山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以“良”为主,草地植被平均覆盖度呈升高趋势,平均产草量呈增长态势,灌木林面积变化不明显,高度呈增长态势。   “2017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保持稳定,各县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值分布在31.22~69.97之间,32个县域生态环境状况为良;9个县域为一般;2个县域较差。据此可以看出,三江源、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地区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青海省环境保护厅总工程师韩德辉说。   汤宛峰表示,2017年,青海出台了实施创新造林机制激发国土绿化新动能的办法,全省营造林首次突破400万亩,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实施了新一轮草原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开展了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退化草地治理考核,使得三江源、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地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增绿增水效果明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完)
 
 
[ 格力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格力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