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格力 » 四川 » 成都 » 金牛区 » 正文

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成员眼中的中国减贫故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27  浏览次数:64
核心提示: 
    中新社北京6月27日电 题: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成员眼中的中国减贫故事   中新社记者 邢利宇   在青海省一处易地搬迁的藏族、回族安置点,新房根据这两个民族不同文化元素设计建造。入住那天,穆斯林群众请全村居民一起吃饭,用朴素的仪式表达对扶贫政策和驻村干部的感激。 资料图:一辆大型拖拉机从地头驶过。 陈卫 摄   全国政协常委、青海省政协原副主席马志伟说,今年5月参加全国政协在青海开展的扶贫工作调研期间,他常被这样的故事感动。   围绕“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问题”协商建言主题,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当下正在北京举行。马志伟于大会发言中讲述他在基层所观察到的中国减贫故事。   根据中国国务院制定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易地搬迁是解决脱贫问题的措施之一。简言之,就是帮助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生存环境恶劣、发展条件严重欠缺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到宜居的安置区,并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在6月末这次议政性常委会筹备期间,全国政协汇总了各专题调研组成员在各地基层实地探访、收集而来的扶贫脱贫案例。   比如,腾讯公司2014年以来开发的系列微信公众号——“为村”的运用。山东省菏泽市一个村庄里的鸟笼传统手艺“后继无人”,老手艺人侯学文在来到村里的大学生帮助下、登录“为村”平台,手工制作的鸟笼不久后卖到了北京、乌鲁木齐、广州等大型城市,村里各种产品的咨询量和订单量也明显增加,成为电商扶贫措施的受益人。截至2018年6月,中国已有17个省(区、市)的6162个村庄加入“为村”,用户互动累计超过2.5亿次。   在深度贫困地区,全国政协调研组还发现,绝大多数贫困群众依靠政策帮扶、通过辛勤劳动,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主动改变了贫困状况。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一处村庄,村民黄姆贯与5岁的孙子相依为命,通过低保、养老金、教育补贴等政策获得国家资助;去年还通过种桑养蚕、种植玉米等生产经营获得收入,并申请获得危房改造补贴17000多元人民币。她一再表达对于国家扶贫政策的感谢。   有数据显示,2012年底至2017年底,中国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到3046万人,5年时间减少6853万人。“这一减贫速度让世界为之惊叹,也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马志伟在发言中说,面对史诗般的扶贫脱贫成就,深感骄傲和自豪。   以“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为目标,中国已进入脱贫攻坚阶段。马志伟表示,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远去,让故事存留。(完)
 
 
[ 格力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格力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