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沧州7月11日电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11日在沧州表示,未来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需要精细化、差异化、动态化的监测与治理手段,这将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的力量。
贺克斌是在11日在河北沧州举行的深化“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精细化监管研讨会暨大气移动监测挑战赛沧州赛区启动会上说这番话的。
此次研讨会从前沿技术理论层面就如何运用新科技探索精细化污染监管模式并提供决策支持进行了探讨,大气移动监测挑战赛则从技术应用及发展的层面为热点网格精细化监管探索新的技术路径,携手联合主办城市沧州为蓝天保卫战出谋献策,提供切实解决方案。
生态环境部环境监察局副局长赵群英指出,热点网格在大气污染强化督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环境执法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发布实施,表明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信心和决心。大气移动监测挑战赛将在提升热点网格精细化水平上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也是一种新颖的活动形式。通过在沧州主办竞赛,将进一步探索低成本、可靠的、精细化的技术,深化热点网格监管试点工作。
沧州市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袁志刚表示,2017年沧州成为生态环境部精细化热点网格监管试点城市。今年1-6月数据表明,126个热点网格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明显,PM2.5平均浓度降幅超过全市均值。沧州将进一步推动监管模式和监管技术的创新,坚决完成好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管试点任务,努力为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做出更大贡献。
贺克斌在为研讨会作主旨演讲时表示,《大气十条》实施的五年是我国历史上大气污染物排放下降最快的时期。然而,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仍居世界前列,实现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仍面临巨大挑战。未来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需要精细化、差异化、动态化的监测与治理手段,这将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的力量。他还指出了未来天地空一体化的监测体系的发展方向。
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建宇介绍了新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趋势。他指出,技术创新正为环境保护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这种改变将可能是颠覆性的。在新技术的驱动下,全球的环境治理已经进入了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第四波浪潮。我们相信挑战赛可以极大地推动相关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促进新技术在环保方领域应用。
南科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北京)政策研究所所长齐兴育介绍了国内移动监测技术发展动态,并代表主办方和联合主办城市对沧州大气移动监测竞赛实施方案做了说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