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14日电(记者 程春雨 李章洪)13日,央行发布公告整治拒收现金行为,鼓励多元化支付方式和谐发展。以后,你发现拒收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的行为,可投诉、举报给相关部门进行及时处理。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过去一段时间,拒收、排斥现金的行为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并不罕见,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
如,为加快业务渗透,少数支付机构与地方政府联手力推单一支付产品;
“维护全体消费者特别是那些不习惯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群体选择支付方式的权利。” 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董希淼称,例如,我国大多数老年人受传统交易方式以及技术、设备等因素影响,仍然习惯于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片面推进“无现金社会”,损害了他们的选择权也与普惠金融的精神和原则背道而驰。
央行还详解了“可以使用非现金支付”情形
——对电商平台、无人销售、自助服务、网络政务等场景,以网络化、无人化方式提供商品和服务、履行法定职责,不具备现金收取条件,且参与各方在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上达成一致,可以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履行反洗钱、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法定义务,应当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进行支付的,应当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也就是说,央行的一个总体要求是——“应该和谐发展”。
因为,现金、银行卡、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不同的支付工具各有优势,可满足了不同的支付需求。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移动支付市场持续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达109.1万亿元,增长208.7%,预计到2020年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275万亿元。
董希淼认为,非现金支付结算比例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现金使用风险,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有助于防范洗钱和腐败等现象,也便利了民众生活,促进了经济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