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勒村大桥 记者王虔/摄
随着道路的畅通,皮勒村实现了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的入户覆盖,建成了幼儿园、文化室、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和惠民超市,进一步改善了村民的生活。
胡加·赛都克的家距离村委会12公里,是全村里最偏远的一户人家。他们的屋前,是通达村里的道路,房子里通上了自来水管道。胡加是护边员,每月有2600元的固定收入,家里还有粮食和草场补贴,在2016年实现了脱贫。胡加的父亲赛都克·阿不都拉汗激动地说:“没想到皮勒村能有这么大的变化,感谢党的政策。”
皮勒村幼儿园一角 记者王虔/摄
在义务教育阶段,据介绍,皮勒村现有符合年龄段学生全部入学,无辍学学生,这些学生需要在皮勒村之外的镇上去上学,只是如今,他们已经不需要像以前一样走过重重危险的山路了。
库尔班姑丽·卡热木今年9岁,在阿巴提镇上小学,由于路途远,她开学时坐车到学校,学期内住在镇里的叔叔家,寒暑假时才能回家。在学校里,她是优秀少先队员,也是班长,现在学习的课程包括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科学、体育等。库尔班姑丽还有两个弟弟,一个7岁,在马尔洋乡上小学;一个5岁,就在皮勒村幼儿园。上小学的孩子们都要等到假期才能回家,库尔班姑丽的妈妈汉尼木坦言,自己会非常想念孩子,但是她说“我当年没有条件好好学习,现在要让孩子们接受好的教育。”
临别的时候,库尔班姑丽在记者的本子上认真写下了一句话:我想去北京,我要好好学习。
在牧家乐中起舞的村民 记者王虔/摄
村里正在大力推进的还有旅游业。旅游是新疆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之一,皮勒村拥有鲜明的地理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具备良好基础。在村里道路畅通之后,每年都会有自驾游客慕名而来。在皮勒村,村史馆将老物件、老工具妥善保存,无声地诉说着塔吉克民族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新开设的牧家乐里,村民们吹奏着塔吉克族传统乐器鹰笛,在一起翩翩起舞,热情的氛围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据村里的干部们介绍,皮勒村的旅游业刚刚起步,未来皮勒村将继续修整道路、绿化环境、改善设施,来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
除此之外,皮勒村里还开设了就业培训基地,培训村民们烹饪、电焊、木工等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外出务工;建造了玉石交易市场,使玉石交易规范化、利润最大化,为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结合低保兜底等保障政策,皮勒村的贫困人口基本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村干部们表示,皮勒村定下了一个目标:到2019年,实现全部脱贫,贫困村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