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北京7月22日电 (谢艺观)李娟是河南省遂平县大里王村的一位村民,随着一系列农村优惠补贴政策的实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及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她的生活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娟的丈夫前几年在成都打工,从去年开始他回到了村里,除了种地,还找了一份泥瓦匠的工作,各项收入加起来,并不低于在成都挣得钱。明年他准备再承包一些土地来种。
李娟之前农闲的时候会在村里的灯厂工作,这个灯厂吸纳着需要照顾孩子而留在家里的妈妈和奶奶们,产品远销省外。
随着农村产业扶持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这样的工厂开始在农村出现。
李娟给记者讲的故事只是中国农村新业态层出不穷的一个缩影。
通过线上线下、虚拟实体有机结合等多种途径,中国农村已催生出共享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大量新业态。
“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对于农村经济发展非常有好处,可以扩展农村市场,丰富农村市场经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宁辉向记者表示。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建议,“发展农村旅游和电商等新兴产业固然好,但要适度发展,不要超过农村GDP的10%,要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心放在农业上。”
宗锦耀表示,下一步会推动财政、金融、税收、科技人才等扶持政策的落地,建设农村融合发展先导区、示范园。同时,完善股份制等形式,让农民能分享收益。在产业上,也会把“互联网+”的理念、技术引入到农业,推进农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农业农村经济的升级版。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人们返乡下乡创业创新铺好了“道路”。
“对创业者来说,农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为农村在产业和产品上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国家的支持力度也大。”李宁辉告诉记者,“创业者要学会利用农村的土地、市场等资源,同时也要引进农村短缺的资金、技术、人才,这方面需要国家的支持和配合。”。
党国英提醒,对于农村创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资本,有资本才能搞规模经济,没有资本的情况下,政策对创业的吸引作用会大打折扣。要促进农村经济的腾飞,当务之急是推进城镇化,这对于农村的发展至关重要。(应采访人要求,文中李娟为化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