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格力 » 广东 » 揭阳 » 正文

山西长治潞商后裔守护400年古村落 官民合力“留住乡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26  浏览次数:68
核心提示:  山
  山西长治潞商后裔守护400年古村落官民合力“留住乡愁”    山西长治郊区古村落延续400年,期待新生。 李新锁 摄

  中新网长治7月26日电 (记者 李新锁)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在山西东南太行山腹地,早期晋商代表——潞商的后裔子孙守护着祖先的深宅大院数十年。如今,在官方、民间合力保护下,这片延续数百年的古建民居正在恢复生机。

  25日,在长治市郊区西白兔乡中村中央,一座崔府君庙前,刻着“园岚拱翠”字样的牌匾带着斑驳的时代印记高居门楣中央。大门两侧,崭新的对联和依旧鲜艳的灯笼映衬出这座古村的新生。

山西长治郊区古村落延续400年,期待新生。 李新锁 摄

  站在村中,环顾四周,在上党盆地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带,中村北依小寒山,西临漳河水,的确是一块农耕时代的宝地。据申氏族谱记载,申氏先祖在明万历年间从潞城县天贡村迁居至此。全村现有1300余人,申姓族人占七成之多。

  行走在中村街巷,旧时商道车辙明显,古建民宅规模宏大,大小庙宇古意盎然。因为是申氏族人的聚落,当地村民对这些古建有着天然的感情。

  申桂真现年65年,从中村村委会卸任后,10余年间,他走访大江南北、广泛联络全国申氏后人,专注研究、搜集当地建筑、族谱、商业文化。

  据申桂真介绍,申家大院现存当铺、油坊院、醋坊院、盐店院、裙院等诸多功能院落。从明嘉靖年间到清嘉庆末年,申氏家族前后兴盛270年。鼎盛时期,申氏家族横跨食盐、铁器、丝绸、当铺等行业,产业遍及陕西、河北、河南、江浙等省。

  在一处修复后的当铺大院内,申桂真搜集的申家杂货铺对联有这样的描述——“货聚川广吴闽越,财通秦晋魏燕齐”。

  申桂真说,从现存的当票、地契、票证、书信等实物可知,申氏家族当得起早期晋商代表。

  在随后的岁月动荡中,申氏家族家道中落,但申氏后人保护祖宅的努力却始终如一。

  在崔府君庙前,村民申双喜说,从上世纪六十七年代开始,村民就自发保护古建筑。在特殊年代,村民们用泥巴覆盖住砖雕、木雕,才使得这些宝贝延续至今。近年来,随着部分居民的外迁、流失,部分古宅建筑构件遭到盗卖,但多数村民都能自发予以保护。

  官民合力延续古村落生命

  实际上,早在2007年,长治市郊区政府就组织过“潞商”与申家二十四院学术研讨会。从那时起,围绕中村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就已启动。

  期间,申桂真和中村人先后通过招商引资、自发筹资等渠道,修复老宅、改善配套,积极对外推介申家大院和古村落旅游。

  几年前,中村和山西省旅游投资集团共同成立中村旅游开发公司。在修复了拔贡院、阁楼庙等建筑后,因为资金、产权等原因,中村复兴步伐暂停。

  在一份《中村建设规划图》中,在图纸上复原的申家大院、古庙街巷重现了当年这座晋东南古村的气势和风貌。

  申桂真说,这10年间,我们一直没有放弃保护、开发古村。平日里,我们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村民保护、修缮古建,摒弃出售、倒卖建筑构件,以此延续古村生命。

  近年来,随着国家层面对传统古村落保护、修复的重视,“留住乡愁”渐成社会各界共识。

  据介绍,2018年,中村获得300万元专项修复资金,用于古民居修复。申桂真说,国家重视程度提高、村民保护意识觉醒,这种改变让他充满信心。

  申桂真表示,目前,中村仍然在积极推介旅游,期望能尽快引进合适的企业,把这座明清古村展示到世人面前。(完)

 
 
[ 格力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格力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