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格力 » 黑龙江 » 大兴安岭 » 正文

我愿做一只候鸟 飘洋过海去看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26  浏览次数:82
核心提示: 
 

  0

  一天清晨,当地医院送来一位被民众用刀多处砍伤的小偷。“双手双脚,27根筋被砍断。还有多处骨折,失血严重。”

  紧张手术中,眼前“哗一下全黑了”,停电了!“助手跑进来,告诉我医院的发电机坏了。我们硬是在手机的照明下,把这台手术做完了,就像战地的情况一样。这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

  术后第二天早上,当这位被石膏绷带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患者向杨晓连声道谢时:“感谢你,来自中国的医生。我发誓,以后再也不会偷窃了!”那一刻,在杨晓心里泛起一阵波澜:“在这里怎么能谈条件。能给误入歧途的人们重新开始的机会,克服再多困难也是值得的!”

  一组数字,传递着无声的温暖和力量。自1963年我国向非洲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后,至今已向非洲国家和地区派出约2.5万名医疗队员,救治非洲民众约3亿人次。

  半个多世纪的默默奉献,半个多世纪的执着坚守。任凭国际风云变幻,中国援助非洲医疗队始终如一。两万五千名白衣使者,连成中非关系中一道独特而卓越的风景,传承、浸润着中非兄弟般的深情厚谊……

  0

  2012年,周平的儿子也追赶着他的脚步,踏上埃塞俄比亚的土地。他的团队6个多月完成400多公里的铺轨任务。

  周平所在的公司,有10%的中方员工都是两代人投身援外铁路建设,而三代人都参与援外铁路事业的员工比例也达到4%-5%。一代一代的传承,中国已在非洲铺就了5600公里铁路。周平和儿子这代中国铁路人,将中非友谊的根越扎越深。

  “我们的工作给他们带来生活上真正的改变。”这成了周平与儿子不断前行的动力。

  他们用坚韧和汗水,画出最优美的轨道,为一节节列车铺就在陆地起飞的跑道。时代在变,但不变的是中国铁路人坚定的援建梦和中非各国人民心中越来越长的友谊“铁路”。

  0

  作为早期一批来肯援教的中国教师,刘高琼深情地爱上了这片神奇多姿的土地。为帮助肯尼亚培养人才,刘高琼和同事不断跟踪国际园艺技术和设备更新信息,将这些知识传授给肯尼亚年青一代农业骨干。

  截至2010年,刘高琼的“门下弟子”已近500人。“我走到这里每个农业试验田都能看到我的学生,他们中有的人已经在政府农业部门或机构工作。”刘高琼谈起学生总是掩不住欣慰。

  他把自己的根埋在了农业这块土壤,作为中非友谊桥梁的特殊使者,他用一颗初心浇灌那份故乡情、异乡土,将无私的爱撒在中非友谊之桥上。

  0

  “有一次我的学生问我,老师你的嗓子怎么了,我说我好累啊,嗓子讲不出话了。”说这些的时候,谭晓睿的脸上依然带着微笑,“一个简单的微笑就能让人感受到一缕春风,那我有什么理由不去笑呢?”

  专业、坚强、美丽,谭晓睿给塞舌尔副总统也留下深刻印象, “MISS CHINA”成了她最动听的名字。

  像谭晓睿这样的“微笑天使”还有很多,他们背着梦想闯荡世界,将梦想的力量带到世界贫穷的角落,用最灿烂的笑容拨开前行中的阴霾。他们的一言一行为中非两国文化交流增添了一抹亮色。

  他们不畏惧酷暑严寒,看见的是眼前无比明媚的阳光……

  他们不吝啬心血汗水,支撑的是更多人无比幸福的笑容……

  他们不放弃梦想现实,坚信的是贫瘠的土地也有追梦的人儿……

  “我,很想成为一只候鸟,可以念着那个家,又可以不停地走向远方。”(文/实习编辑 鞠晨忱)

 
 
[ 格力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格力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