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格力 » 贵州 » 铜仁 » 正文

桑圣鹏,武德是最好的收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4  浏览次数:59
核心提示: 
 

  桑圣鹏,武德是最好的收获

  “人活这一世,能耐还在其次。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都是时势使然。”电影《一代宗师》里的这句台词,也许是桑圣鹏对传统武术家这一名号最深的体悟,“面子、里子,不过是名利的评价。将传统武术的自强、坚韧、进取、拼搏的精神,融入到我们学习生活,代代传承、延续不息,才对得起一代代武术家的付出。”

  六旬有余的桑圣鹏,已然含饴弄孙,却一直不曾放下传播拳术的重担——1989年,桑圣鹏成立梅花武术社,广传梅花拳拳术,入室弟子达300余人,挂名弟子亦有200余人。停办梅花武术社后,桑圣鹏又将传播拳术的重担交给了次子桑先民。在桑圣鹏看来,“德胜于技”,这才是武术带给人真正的收获。

  个人小传

  桑圣鹏,1956年生于山东菏泽,菏泽梅花拳第十五代传人,菏泽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原梅花武术社创办人,现居北京。

  梅花拳打开新人生

  桑圣鹏,出身于贫农家庭,家里兄妹五人,他排行老三。因为父亲早逝,家境困难,上学不足一年,桑圣鹏便辍学在家,背起了箩筐拾粪。

  山东菏泽,自古以来,英雄辈出,武风盛行,菏泽梅花拳,为桑圣鹏的人生,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从八岁起,每天忙完农活,桑圣鹏就跟随黄埔军校毕业生、退役在家的王佩莲学习梅花拳等拳术知识。“那个时候,吃不饱,练拳后,经常因为营养不良,饿得浮肿。”即便如此,凭着对武术的热爱,桑圣鹏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后来,为了系统学习梅花拳,十四岁的桑圣鹏又拜入梅花拳第十四代传人杨西第门下。杨西第有神鞭通家之称,一生授业,拿手的绝活是双刀加双鞭、双三节棍。

  靠卷红薯练习握拳

  “我从双三节棍入手,自己动手串了相对比较短点的两个三节棍。初练时,经常打到自己腿上,青一块、紫一块都很平常。练得熟悉了,两个双三节棍像两个圆在身边旋转,腾空动作跃起,一口气能够做十几个。”桑圣鹏对这段学艺经历记忆犹新。

  “我刚学的时候,师傅跟我说,‘握拳如卷饼,伸掌似瓦垄’。”根本没见过卷饼的桑圣鹏不知该如何练习,“那个时候谁吃过饼啊,馒头都没有白面的。师傅就让我找张红薯叶,拿在手里卷红薯,卷好了放下就打拳,带着那种卷、裹的感觉。”

  桑圣鹏说,每次练完,师傅就招呼自己吃红薯,“那个时候吃了不少师傅的红薯,省了家里很多口粮。”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桑圣鹏近身发人、贴身擒拿的技艺大增,总是能够轻易将师兄拿倒在地,“人家说我是‘发人不出脚,拿人不见手’。”

  传统武学蕴含哲学

  1978年,桑圣鹏进入山东省第二地毯厂保卫处工作。工作之余,他精湛的武艺,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想要跟随学拳。1989年,桑圣鹏成立菏泽梅花武术社,广传梅花拳拳术,入室弟子达300余人,挂名弟子200余人。

  “梅花拳讲究内外兼修,由外入内,以内统外。”桑圣鹏说,初学梅花拳,一般从四个角架子练起,这既是基本功架,也是技击功架,“练拳架时,总的要求是:心静志专,招自心出,拳随意发,以意运气,四肢皆动,行于三节,限于四梢,统于五脏。然后是头道锤、二道锤的两人对练,把每一个招式拆解开来,练成技击本能。随着练功深入,还要搭配单面功等气息导引的功夫。”

  因为读书少,桑圣鹏苦于难将学拳感悟“书于文、录于书”,但他将传统武术的精气神,融入了家风、学风,悉心培养子女,教育弟子,“德胜于技,武德即是人生最好的收获。”桑圣鹏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传统武学中孕育着深厚的哲学思想,面子、里子,不过是名利的评价。”

  北京晨报记者 何安安

 
 
[ 格力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格力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