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格力 » 浙江 » 正文

“洋作物”拓宽塔里木盆地农民脱贫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27  浏览次数:61
核心提示: 
    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27日电(记者尚升)41岁的艾尔肯·努尔艾买提不知道法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但他却是培植“法国西梅”的“土专家”。6年来,他管护家里的20亩果林,从育苗到挂果,几乎全年“在线”。   西梅原产于法国西南部,本世纪初,伽师县成功引种试种,命名为“新梅”。   艾尔肯·努尔艾买提家在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英买里乡阿亚格克皮乃克村,这个塔里木盆地西缘小村是我国知名的新梅产区。十几年前,村里一些有眼光的农民率先放下坎土曼(农具锄头)种起了“洋作物”。   “以前村里坡坡都是苞谷棒子、小麦,村民们代代农耕,靠天吃饭。”艾尔肯·努尔艾买提说,大部分扛惯了坎土曼种地的农民舍不下老本行。他也是从乡林业站专家口中了解到新梅培育环境和高附加值后,觉得家乡的气候正适合,才下定决心赌一把。   2012年,艾尔肯·努尔艾买提从县里争取到新梅果苗,之后选地、育苗、定植、施肥,一年四季忙个不停。县乡里的技术员时不时下到地头指导,他也常常跑去询问种植方法、钻研管护技术。   3年后,艾尔肯·努尔艾买提家的新梅迎来第一次挂果,此后产量逐年攀升,每亩收入最高达1.2万元左右。看到艾尔肯·努尔艾买提尝到了甜头,村民纷纷找上门买树苗、学技术。   近年来,为应对市场变化,当地开始实施种植结构调整,伽师县也借机将英买里乡一带的新梅产业做成标准化种植示范工程,向全县农户大规模发放果苗,还在县上建冷藏库,支持果农反季节销售。一时间,成片的果林迅速铺满田间和地头。   “从前种苞谷,一年下来辛苦不说,每亩收入有时还不到1千元。”艾尔肯·努尔艾买提说,伽师县的新梅糖度高、富含营养和纤维,不愁销路。近年来的挂果季,有时农民还没来得及采摘,树上的果子就被预订完了。   “这两年我买了两辆拖拉机,新盖了160平方米的房子,钱款都是一次性付清。”艾尔肯·努尔艾买提告诉记者,像他一样,当地许多村民靠种新梅脱贫发了家。   伽师县林业局局长黎万泽介绍,当地依托新梅产业优势,吸引了一批龙头企业入驻,发展深加工提升附加值,饮料、果脯、酒等产品实现产销全链条;知名零售电商也看上伽师县新梅货源,双方正洽谈合作。   目前,伽师县新梅种植面积近23万亩,挂果面积13万亩,产量5万余吨。当地规划到明年4月份,新梅种植面积达25万亩,实现全县总林果种植面积48.2万亩。   如今,当地农民不仅靠种植新梅在脱贫致富道路上疾步前行,还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套种各种低秆经济作物。“以往盼着新梅挂果,现在还挂心着苜蓿长势。”艾尔肯·努尔艾买提对今后的生活有了新盼头。   “村里有了产业支撑,村民才能不返贫。”黎万泽说,“洋作物”变现能力强,种下常青的“摇钱树”,村民往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美。
 
 
[ 格力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格力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